武漢大學成立社會地理信息計算聯合研究中心
近日,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暨第五屆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研討會在武大舉行,海內外3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
開幕式上,武大副校長李斐致辭。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海外共同主任、密歇根大學鮑曙明教授介紹中心成立背景、目標和計劃。他們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芝加哥大學空間數據科學中心主任魯克.安瑟林(Luc Anselin),李德仁院士共同為中心揭牌。龔健雅院士主持開幕式。

該中心由武漢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空間數據科學中心、密歇根大學空間數據中心共同建設,將充分發揮武漢大學在地理空間信息與人文社科領域、芝加哥大學空間統計模型方法與軟件、密歇根大學數據開發和應用積累方面各自優勢資源,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地理計算研究、咨詢與服務機構,促進空間數據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科研、教育以及社會實踐中的推廣與應用,以及相關學科的人材培養。近期目標是發展成為中國國情分析中心,為國情分析提供數據、分析處理算法、軟件服務支撐平臺;遠期目標是為建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指數,提供理論方法。
聯合研究中心目前掛靠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圖書館、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學院、健康學院和社會學系等單位共建。后續將進一步聯合國內外優勢資源進行共建。

據了解,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空間統計是強項,魯克.安瑟林在空間統計領域赫赫有名;密西根大學空間數據中心,在數據收集和分析領域擁有優勢。該中心的成立,意味著我校空間信息學科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
隨后,知名專家學者作特邀報告,包括:魯克.安瑟林“互聯網時代的空間數據科學”,李德仁“社會科學的地理計算:武漢大學的實踐”,美國田納西大學副教務長、我校“千人計劃”兼職教授蕭世倫“顧及人文信息的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間科學研究”,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費成“大數據環境下用戶需求信息和行為信息組織”,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面向環境心理學的虛擬地理認知實驗探索”,微軟亞洲研究院社會計算組高級主任研究員謝幸“基于異構用戶數據的位置預測與推薦”,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城市信息學與社會計算”,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人類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鄒明祥“基于社交媒體數據和地理空間大數據的人類動力學和計算社會科學研究”,英國倫敦大學SpaceTime Lab實驗室主任程濤“消費者數據的時空分析學”等。
在6個分會場,來自哈佛大學、中科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和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等國內外幾十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在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室內地圖與位置感知、時空大數據分析與挖掘、三維地理信息系統與虛擬現實、社會感知與地理計算、以及城市群與空間信息服務等多個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更多相關
天寶DINI03電子水準儀使用指南及常見問題匯總
天寶DINI03是一款高精度的電子水準儀,廣泛應用于國家一等、二等水準測量及各類精密工程測量。其操作簡便、精度可靠,是測量工程師的得力測繪儀器工具。一、使用...
中海達L3手持SLAM三維激光掃描儀的特點與優勢
中海達L3Pro手持SLAM三維激光雷達掃描儀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測繪、建筑、工業檢測、文物保護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海達(Hi-Target)作為國內領先的測繪地...
完善測繪法制改革 凝心聚力共促發展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關懷重視下,在有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統、全行業的密切配合下,2017年4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
全世界地基增強系統(cors)盤點
“地基增強系統,是獲得高精準衛星定位信息的基礎。通過RTK差分技術,地基增強站能夠輔助修正衛星信號誤差,提高定位精度。世界各國競相發展地基增強系統,以滿足各行各業對高精度位置的需求。” 美國國家...
智能經緯羅盤儀DQL-Z1
智能經緯羅盤儀測量功能包括:方位角、俯仰角、斜距、水平距、高差磁偏角設置,修正“磁北”到“真北”粗瞄與光學瞄準相結合,更容易鎖定目標脈沖式激光測距,反應快速、準確支持磁偏角、樣地名稱、實時時間、屏幕亮...
千尋與中海達聯名款RTK:高精度定位領域的革新之作
千尋位置與中海達聯名款RTK啟航TU7:高精度定位領域的革新之作在測繪、農業、工程等領域,高精度定位技術正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北斗系統的全面部署和定位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對高精度定位設備的需求...
回望2018,看中國北斗的崛起
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突破歷史的37次發射,首次獨居世界航天發射次數年度第一,部署航天器數量居世界第二。成功發射18顆北斗衛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并投入運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務。而這背...
徠卡全站儀助力2.35萬噸橋梁轉體
橋梁轉體施工是上世紀4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一種架橋工藝,它是在河流的兩岸或適當的位置,利用地形特點使用簡便的支架先將半橋預制完成,之后以橋梁結構本身為轉動體,使用一些機具設備,分別將兩個半橋轉體到...











環球測繪微信